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专题研究

习仲勋在照金苏区创建初期的群众工作

日期:2019-06-13  来源:  点击:12859

摘要: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被毛泽东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的习仲勋无比热爱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习仲勋在照金苏区创建初期对群众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对他后期群众观的形成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习仲勋  创建照金苏区  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19333月,中共陕甘边特委成立,年仅20岁的习仲勋被任命为特委委员、军委书记、团特委书记。在照金苏区工作期间,习仲勋同志践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创造性的开展群众工作,为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一、以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共陕甘边特委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1933年3月8日,在红二十六军的帮助下,中共陕甘边特别委员会在耀县照金镇兔儿梁正式成立,隶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特委从成立之初,就注重维护群众利益,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

一是重新建立陕甘边革命委员会。1933年315日,中共陕西省委致信红二十六军,认为陕甘边区的革命斗争“已提到土地革命与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阶段”,[1]45日在照金召开了陕甘边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贫苦农民周冬至当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习仲勋当选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革委会下设土地、粮食、肃反等部门,建立起革命新秩序。习仲勋担任副主席后,把主要精力放在群众工作上,深入调查研究,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为了解决群众疾苦,习仲勋等人还发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分粮斗争。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时任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团长的王世泰曾评论“仲勋同志作为陕甘边区特委军委书记和总指挥部的政委,很多军事活动需要他去领导和指挥;作为筹建根据地民主政治的主要负责人,有许多具体工作要他去做。革命委员会成立,主席虽然是周冬至,大量工作却是习仲勋做的.....凡熟悉这段历史的同志,都为仲勋同志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品德,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动,认为他是搞地方工作的一个典范,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2]在习仲勋等陕甘边区党、政、军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下,照金苏区红色政权初步创建。

二是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的组建工作。习仲勋、周冬至、李妙斋等人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发展党组织的指示,深入基层,“一村一村地做调查研究,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3]。他吃住在群众家里,主动帮助群众干农活,用农民的语言和农民交流,交了许多真正的农民朋友。他逐乡逐村地发动群众,培养骨干,积极发展有觉悟的贫、雇农入党,先后在照金北梁、金盆、黑田峪 、老爷岭和香山等地建立了一批农村党支部,并成立了一个区委。至此,照金苏区的政权建设初具规模。这些党组织和党员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在对敌斗争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作用,对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三是建立基层革命委员会和群众组织。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苏区各级党组织,依靠农会、妇女会,发动群众民主选举乡村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了照金、香山、金盆等区、乡、村级革命委员会,同时选举有觉悟、有威望的群众担任各级红色政权的领导职务,颁布革命法令,建立起革命新秩序。陕甘边区革委会成立后,习仲勋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和组织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先后在照金芋园、秀房沟、高山槐一带组建起农民联合会,在各区、乡、村普遍组织了以贫苦农民和少年儿童为骨干的农民赤卫队和少年先锋队、妇女队。这些基层组织,配合红军主力、游击队在本地活动,站岗放哨,监视土豪劣绅和敌探,设置哨卡,盘查过往的可疑行人,对维护革命秩序、保卫红色政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依靠人民力量建立地方武装

   1933年3月7日,中共陕西省委发出指示“应即成立指挥部,指挥边区耀县、宜君一带的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4]3月中旬,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在照金成立,李妙斋为总指挥,习仲勋兼任政治委员。

   一是照金地区的人民群众响应陕甘边特委的号召,建立群众组织和武装。由于习仲勋等人发动群众开展的分粮斗争,农民分得了粮食,斗争热情高涨,许多青年报名参加,使陕甘边各地游击运动非常活跃,芋园、香山、照金、旬邑、宜君等游击队相继成立。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成立了23个支队。[5]这些群众组织和武装在保卫斗争成果,配合红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保护群众利益,坚决反对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由于缺乏经验,盲目扩大游击队武装,在加强边区武装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支队对政策不了解,一些支队是有粮就斗争,出现了土匪路线,不少游击队混进了坏人,组织严重不纯,屡次侵犯群众利益,遭到群众反对。19334月,为了加强对边区游击队的领导,解决游击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红二十六军军委改组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任命黄子文为总指挥,习仲勋为政委。陕甘边游击队对下辖的20多支游击队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彻底整顿。习仲勋作为游击队政委,在整顿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他和李妙斋等人,先后遣散了一批纪律涣散、成分不纯、严重违纪的人员,建立起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阶级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了游击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

    三是发动群众建立红军后方基地。为了保卫根据地,习仲勋等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负责人发动群众加固了薛家寨前后哨门,构筑碉堡,设立哨卡,挖掘战壕、暗堡等防御工事,另外还改造山寨,整修岩洞。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寨内先后设立了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仓库等后勤机关和关押地主豪绅的临时监狱。形成了一个防守严密、补给较为充足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边区特委、革委会、游击队总指挥部也以薛家寨为驻地,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革命斗争。

    三、紧紧依靠群众,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33年春,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在照金成立后,在巩固、扩大照金苏区的过程中,实施了分配土地给农民的政策。作为陕甘边革委会副主席的习仲勋成为照金苏区土地革命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土地革命开展初期,金理科、习仲勋、周冬至等边区领导人积极贯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他们深入山寨,吃住在群众家里,通过和老乡拉家常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农村土地分布情况,认真听取农民对土地分配的意见,进行组织发动工作。先后分了香山寺院、耀县学堂和一些大地主的大量土地,之后在苏区的芋园、芋园、金盆、秀房沟、大崖子、香山、陈家坡、北梁、杨家山等广大乡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分配运动,按照人口与劳动力结合的原则,采取谁租种就分给谁、贫雇农优先的办法进行分配,对土地不足的中农予以适当补充。[6]习仲勋慎重对待富农问题。仅没收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没有出租的土地不在分配之列,从而稳定了农村大局。

    与此同时,陕甘边区革委会还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强加在农民身上的佃租、欠债和反动政府的一切苛捐杂税,这些做法深受群众欢迎。照金苏区的土地分配政策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还极大地调动了苏区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响应,也使党、军队、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这对于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存活、发展和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照金苏区的创建初期,由于习仲勋重视群众工作,并带领群众开展各项工作,促进了照金苏区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发展,巩固了照金苏区根据地,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保卫了照金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在以后的革命岁月里,习仲勋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并形成了他独有的群众工作方法,被毛泽东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注释:

[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11月第一版,11页。

[2] 《习仲勋革命生涯》编辑组编:《习仲勋革命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4月版,第55页。

[3]《习仲勋革命生涯》编辑组编:《习仲勋革命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4月版,第7页。

[4]《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11月第一版。

[5]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峥嵘岁月-习仲勋在关中分区》,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0月第1版,第65页。

[6]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峥嵘岁月-习仲勋在关中分区》,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0月第1版,第67页。

 (本文作者: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科长 郑立宁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