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燃烧起渭北革命火炬的英烈——吕佑乾

日期:2018-05-02  来源:  点击:11885


(1896.02-1928.05)

    吕佑乾,原名永坤,字佑乾,河北枣强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实践者,进步刊物《西北晨钟》创办者之一,历任共青团西安第二支部书记、共青团西安地方执委会委员、中共渭南地方执委会书记、中共旬邑区委书记等职。1928年5月组织领导了旬邑起义,建立了渭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28年5月31日被枪杀于旬邑张洪镇,年仅32岁。

    1916年,吕佑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和政治系学习。在校期间,正值新文化运动兴起,受环境熏陶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直接教诲,吕佑乾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3日,吕佑乾等上街演讲时遭军警逮捕,后经社会各界强烈反对,迫使军政府将吕佑乾等人释放。 1923年春,吕佑乾在北京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月上旬从北大政治系毕业。同年在广州受孙中山接见,被寄语“要到经济、文化落后的西北地区去艰苦工作,推动那里的革命,适应全国革命形势。”返回上海后,吕佑乾专程拜访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谈得很是投机。不久,便毅然由沪赴陕。

    1924年秋,他与雷晋笙、崔孟博等组建了西北青年社、西北晨钟社等,出版了《西北青年》、《西北晨钟》等刊物,主张推翻腐败政治、打倒封建军阀的思想,吸收进步青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雷晋笙一起筹划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西安第二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1927年,国民党接连制造了“四一二”,“七一五”政变,李大钊等中共党人惨遭杀害,陕西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吕佑乾等人为声讨奉系军阀罪行,召开了西安市执委、区委联席会,组织宣传队、宣传李大钊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为适应急剧变化的国内政治形势、保护好陕西境内各级中共组织,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在西安暴露身份的吕佑乾以特派员的身份往旬邑隐蔽从事革命。1927年秋,吕佑乾初到旬邑,化名“刘笔客”,以卖笔商人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一边调查阶级状况,一边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长期奔走乡间,亲历了旬邑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残酷现实。

    1927年10月,面对旬邑革命严峻形势,吕佑乾与中共旬邑特支领导人许才升等一道,对中共旬邑特支进行了整顿,将其改为中共旬邑区委,吕佑乾出任区委书记。区委成立后,吕佑乾组织中共党员秘密印发标语、传单,以“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坚决抗粮抗款”为主要内容,鼓动群众和国民党旬邑县府进行斗争。同时,委派骨干党员深入到农家,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农民积极捐款,为发动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8年4月下旬,陕西省委指示中共旬邑区委筹备起义工作。5月3日,吕佑乾在旬邑县城安仁村龙王庙召开县城周边党员大会,动员部署起义。5月6日,以鸡毛传贴为联络方式,以击鼓为集合信号,以“抗粮交农”为口号的旬邑起义,在郝村爆发。7日拂晓,起义队伍攻入县城,捣毁了国民党旬邑县府,活捉了县长。攻下县城后,吕佑乾迅速发动革命青年和进步学生上街刷写标语、散发传单,进行革命舆论宣传。当晚,吕佑乾部署起义后的工作,指出一方面维持好县城秩序,另一方面要整顿和武装队伍,并安排许才升、程永盛、程国柱将部队拉回清塬郝村,抓紧时机整顿。11日,吕佑乾召开党委会议,研究成立了中共旬邑县中心支部,以此作为起义部队的指挥中心,并决定成立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当晚,他亲自设计临时苏维埃政府旗帜、印签,并带领区委一帮人拟定了召开成立大会的时间、规模,并连夜拟写了成立大会程序、讲话稿等。

    5月12日上午,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为扩大起义成果,将起义队伍改编为红军渭北游击支队,下设3个连,分别展开革命活动。吕佑乾等率第一、二连驻守旬邑县城,一边防范邻县国民政府军反扑,一边宣传革命道理。许才升等率第三连进驻太峪张家村,既可以监视防范国民政府军出彬县袭击旬邑,同时又接壤正宁,有利于革命形势向北发展。

    旬邑起义爆发后,国民党为迅速扑灭旬邑起义,暗中收买起义人群中见利忘义的投机分子诱其变节。30日,吕佑乾等其他6名起义领导人相继被捕。31日,旬邑县国民政府代理县长李焕章奉命准备在张洪就地枪杀吕佑乾等7位中共党员,千钧一发之际,吕佑乾理直气壮提出“把我们送往西安吧!你们没有资格处理我们!”,借此拖延时间争取组织营救。但李焕章不为所动,命令立即执行。于是,叛徒刘兴汉对着吕佑乾胸膛扳动枪机,吕佑乾第一个倒在了枪口之下,英勇就义。下午两点时分,7位起义领导人全部就义。

    吕佑乾等人领导的旬邑起义,声震渭北、享誉三秦,唤醒了群众觉悟,播撒了革命火种,锻炼了革命干部,为后续革命积累了经验、指明了道路。幸存的革命者继承烈士的遗志,转入石门山区,成立旬邑游击队,坚持游击斗争,为开辟旬邑游击区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重要的武装基础,激励着旬邑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