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日期:2018-01-09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7130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三原地区改编出师抗日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一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习远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 
  2017年,是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师抗日80周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先辈们走向抗日战场的地方,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改编誓师抗日的伟大历程,向那些在民族危亡关头举起抗日旗帜的革命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代表我母亲齐心同志,向陕甘老区人民和关中的父老乡亲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出席这次活动的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向八路军研究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八路军将士的后代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陕甘大地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号召,开展武装斗争,先后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淳化起义。在井冈山道路的影响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先后领导和创建了渭北、照金和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陕北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重兵“围剿”和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党在南方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一一失守,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块红色土地,不仅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成为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征抗日的出发点。毛泽东同志在七大预备会上曾经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一切革命的工作,在这里先行先试。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陕北”,是指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与陕甘宁边区而言,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其实都包含了整个陕甘革命根据地所在的区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为推动时局发展、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应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请求,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在朱德和彭德怀、任弼时的指挥下,中国工农红军各部主力于1937年春进驻关中,先后分别驻扎在关中特区新正县宫河镇、淳耀县桃渠塬和渭北一带的泾阳县云阳、桥底,三原县鲁桥、新兴、东里,富平县庄里、觅子、流曲等地。 
  大关中地区,特别是渭北一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三原的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创建了西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渭北革命根据地,涵盖了三原、富平、耀县、泾阳、淳化等县交界地带约750平方公里的大片区域。黄子文、贾拓夫、汪锋、赵伯平、习仲勋、张秀山、黄子祥等革命先辈在这里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中共渭北特委和渭北革命委员会,并在渭北游击队基础上扩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团。渭北革命根据地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立探索了道路,提供了条件,积蓄了力量,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成立了陕甘宁特区,并在包括渭北革命根据地部分区域在内的陕甘边南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关中特区,作为陕甘宁特区的南大门。 
  我父亲当时担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兼关中特区保安司令部政委。为了策应红军从陕北进驻关中,遵照中央指示,1937年初,他就率领关中特委机关和分区机关,从马栏移驻淳耀县的桃渠塬等地,与邓小平、聂荣臻、罗瑞卿、徐海东、陈光、王首道等领导同志在那里度过了半年多朝夕相处的日子。这些领导同志大都是南方人,但对关中的锅盔、石子馍、油泼面却十分喜爱,对当地人民群众淳朴的民风和高涨的爱国热情更赞不绝口。 
  关中特委领导关中地区各级党组织紧急动员起来,组织渭北一带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在泾阳、三原、富平等县的许多村庄,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地腾房、烧水,捐粮、捐物,送子弟参军,到处是一片忙碌景象。红军各部也在驻地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倾力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帮助驻地群众劳动,挑水、扫院、收割庄稼。同关中人民群众亲如一家、鱼水情深,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喜欢摄影的聂荣臻伯伯在1937年6月拍摄了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背面有聂帅亲笔题写的“红军帮助驻地百姓收割庄稼”的注解。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红军主力之所以选择从关中地区誓师出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宣传深入人心。在接到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那些日子里,我父亲坚决执行党中央指示,在关中特区紧急动员,为出征部队准备粮草。仅1937年间,关中特区各县人民群众向红军捐献粮食就达两万余石。 
  为了迅速扩充部队,我父亲还选调500多名政治军事素质过硬的陕甘红军指战员,编成一个补训团,由关中特委军事部副部长郭炳坤带到富平县庄里镇红军驻地,编入刚成立的八路军第120师。这也是八路军成立后补充的第一批兵员。这一时期参加红军的关中子弟多达3000余名,加上已经编入中央红军的原陕甘红军部队,在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及留守兵团各部队的陕甘红军人数多达1万余人。 
  中国工农红军在关中驻防到改编出师期间,我父亲与彭德怀伯伯、贺龙伯伯等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对这两位著名的红军将领充满敬意,我小时候就听父亲讲过他们的战斗故事。 
  在解放战争期间,我父亲先后担任第一野战军副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和西北军区政委,与彭德怀伯伯、贺龙伯伯并肩战斗,共同指挥了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当大军再次进驻关中地区时,人民群众箪食壶浆,道路相迎,让他们深受感动。当时关中地区灾荒不断,群众自己吃粮都有困难,可他们宁愿自己吃野菜,也要把家里仅存的粮食交给部队做军粮。新中国成立后,两位伯伯见到我父亲,常常提起部队驻扎关中的往事。贺龙伯伯还让我父亲给他捎过柿饼和琼锅糖等关中特产。 
  小平伯伯也对抗战出征前在陕甘宁边区和关中地区的这段岁月念念不忘。 
  1979年4月,我父亲主政广东,在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去看望小平伯伯,向他汇报工作。建议中央给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并提议利用广东毗邻港澳的优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和出口贸易。提到如何给这类经济区命名时,小平同志脱口而出,就叫特区嘛,当年你那个关中,还有陕甘宁边区不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给你们政策,你们自己去闯,“杀出一条血路”! 
  对于小平伯伯和我父亲他们那一辈人来说,“杀出一条血路”,正是红军和八路军的精神写照。当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的征程,就是“杀出一条血路”的征程。 
  七七事变后的中国,锦绣河山大片沦陷,虽然有许多爱国将士进行奋勇抵抗,仍然遏制不住日本侵略军的猖狂进攻。而红军在这个危急时刻改编为八路军,英勇无畏地挺进敌后,在已经沦陷的广大地区建立起一块块抗日根据地,就是靠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与精神英勇战斗取得的胜利。同样“杀出一条血路”建立不朽功勋的还有新四军。经历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南方8省游击健儿,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项英、叶挺、陈毅、张云逸等人的领导下,于1938年初改编为新四军,开始挺进敌后,很快就在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展开,陆续建立了一块又一块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的延安,犹如汪洋中的一座灯塔,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也是一代青年人向往的地方。在抗日战争中,我父亲先后担任关中地委书记兼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绥德地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委,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无论是统一战线,民主建政,大生产运动,还是反摩擦斗争,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 
  关中和绥德,也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南北两大门,是当年许多进步青年去延安的必经之路。我父亲在这期间接待过无数去延安的进步青年,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和八路军、新四军将领们从敌后往来延安,也会在关中或绥德做短暂休整。关中特委先后派出地方党组织的同志和分区部队护送和接待过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罗荣桓、叶剑英、彭雪枫、陈赓等领导同志。无论这些领导同志停留时间长短,我父亲与地方党组织的同志们总是热情接待,不仅让他们吃好,休息好,还组织文工团为他们演出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地方戏曲,许多叔叔伯伯对此都有生动的回忆。 
  1944年春,陈毅伯伯从苏北抗日根据地经晋绥根据地西渡黄河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经绥德时与我父亲相谈甚欢。1945年中共七大选出了由44名中央委员、33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陈毅伯伯当选为中央委员,我父亲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期间,陈毅伯伯曾向中央提出,要我父亲与他一起去华东工作,后来毛主席考虑到陕甘宁边区的工作需要,没有同意我父亲去华东,但由此可见陈毅伯伯与我父亲深厚的革命友谊。 
  这些年,我一次又一次踏上家乡这块土地,在起伏的高原和纵横的沟壑间、在美丽的梢林和一座座黄土塬上,寻找父辈的足迹,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也不止一次想像着80年前,八路军将士在这块土地上誓师出征的情形。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我们在这里纪念红军改编八路军出征80周年,不仅是向革命先辈们致敬,也是向伟大的人民致敬,向抗日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致敬。从陕甘大地出征走向抗日战场的左权、关向应、彭雪枫、罗炳辉、袁国平、周子昆等许多抗日将士们没有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但他们的英名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丰碑上。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80年前,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壮志干云,气壮山河,立碑纪念,正当其时,这也是为了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的中流砥柱作用,纪念八路军、新四军在东方主战场上作出的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再次踏上关中这片热土,内心的激情无以言表。我母亲齐心同志已经94岁高龄,她也是一位经历了抗战烽火和战斗洗礼的八路军老战士。知道我来参加今天的活动,还向我回忆起陈赓大将当年任129师386旅旅长时,面对日军大部队对晋东南的疯狂扫荡,临危不惧,沉着指挥,率部掩护他们抗大一分校学员和许多干部群众突围,在枪林弹雨中连夜急行军的战斗往事,特意让我带来她对大家的问候,并祝愿今天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我们站在这里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就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 
  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争取更大的胜利。 
  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