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邑通过创新思路和方法,将本土红色资源转化为推动党性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传承。
留驻红色革命印记,传承“红色薪火”。着眼党史资源富集优势转化,坚持开门办史,通过广征党史资料、抢救挖掘革命建设时期口述回忆录资料、持续编研党史人物传略等方式,竭力打造资政精品和旬邑红色文化。近年来连续编辑出版了《马栏革命简史》《习仲勋在旬邑》《中国共产党旬邑历史》(第一、二卷)《初心如磐》《关中分区与调查研究》《马栏之歌—红色马栏诗歌集锦》《马栏红色故事》《马栏风云》画册等地方党史书籍,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完成中央级课题《马栏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编写;编撰完成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汪锋等30余位在旬革命党史人物传略;挖掘整理《陕甘宁边区制药厂在旬邑》《河南省委在马栏》《经典红色<军民大生产诞生>在马栏》等历史史料,进一步深化了马栏革命史研究。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资政职能,撰写《党史文化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等50余篇资政论文,受到多方好评。
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守牢“红色根脉”。高度重视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和作用发挥,提出并实施了以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教育人民群众和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全县旅游经济跨域发展的施政思路,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成效显著。陕西马栏干部学院长期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委党校、西安交大、陕师大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合作,设立教育共建基地48个,年平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同时,通过提升现场教学与讲解水平,不断提高红色资源利用“软实力”,旬邑现有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6个,很好地发挥了党史、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综合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通过定期普查本地红色资源建立数据库,压实管理保护与日常维护主体责任等,守护红色遗存,守牢红色根脉本底。
延伸红色课堂触角,擦亮“红色底色”。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延伸红色课堂触角,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弘扬马栏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主政关中分区群众工作法》《陕甘宁边区“小延安”——马栏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贡献》等党史精品课程,组织开展党史“七进”,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举办清明烈士祭扫、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讲座、红色电影展映、红色文艺演出、赠送党史书籍等系列党史纪念活动,营造浓厚党史氛围;创新红色教育方式。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优势,拓宽党史宣教载体,通过网络平台,开辟“党史故事大家讲”、“党史微课堂”等视频专栏,将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推广,优秀视频入选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短视频展播,被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号、“学习强国”等平台转发播出,进一步提高了红色故事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用活用好红色资源,传承马栏红色基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和引领。通过留驻红色历史印记、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延伸红色课堂触角,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史为鉴、为旬邑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