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事件

关中八一剧团

日期:2024-01-05  来源:  点击:4444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所在地——旬邑马栏一带曾活跃着七月剧团(1940年9月更名西北剧团)、关警剧团和关中剧团等多个文艺团体。1942年1月,西北剧团和关警剧团在马栏合并成“八一剧团”。时任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的赵伯平对剧团的工作十分关注,1941年秋至1942 年夏,他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改编了大型传统戏《三滴血》,突出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把《韩宝英》改编为《石达开》,突出反对不顾大局、拥兵自重的分裂主义;改编大型现代剧《民族魂》,突出团结抗战、反对投降主义。剧本改编后由八一剧团排练上演,深受群众欢迎。

1942年10月,八一剧团徒步赴延安公演,历时两个半月,演出60余场观众12万人次,轰动延安。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演出时,毛泽东、朱德等前来观看;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演出时,林伯渠、谢觉哉等前来观看。毛泽东观看后认为戏的内容和表演都好,委托中央办公厅给剧团赠送了书有“推陈出新”四个大字的幕幛和一条十米长的横额,上书“为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而奋斗”。群众对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戏剧也是赞不绝口、拍手叫好。

1943年春,八一剧团从延安返回马栏,为了响应中央“精兵简政”的号召,与关中剧团合并为关中八一剧团。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关中八一剧团冲破敌人的经济和军事封锁,深入农村、部队,以戏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坚持不懈贯彻革命的文艺路线,深入群众“为群众演戏、拜群众为师、与群众为友”,在党的领导下,逐步成长为革命文艺战线上的一支劲旅,谱写了中国革命文艺史上激昂慷慨的动人赞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