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油菜姑娘--安惠萍

日期:2023-11-17  来源:  点击:3454

安惠萍,女,中共党员,小学文化程度,1942年生于陕西省永寿县监军镇永安村。

1958年,陕西省将永寿县列为渭北旱塬油菜种植重点县。永寿县又将监军镇永安村作为油菜纯种试验村。当时永寿县的油菜与荞麦、糜子等其它作物混种,并没有纯种的习惯。因此,群众对纯种根本不接受。但课题确定了,到底由谁来负责这项工作?正在大队干部为难的时候,年轻的安惠萍踊跃的站出来,向大队干部表示:这个头我来带。领导见她年轻大胆,又没种过油菜,就问她:“你能行吗?”她肯定的回答:“能行!”。领导见她有决心,就将任务交给了她。在她接受任务的同时,省农科院特作所孟宪陶教授等3名油菜专家也来永寿县永安大队蹲点,专抓油菜生产。有了领导的支持,有了技术专家的指导,安惠萍心里踏实了。她随即在第三生产队挑选11名青年妇女组成了妇女油菜丰产小组,由她担任组长。在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安惠萍和姐妹们制定试验方案,选择地块,落实试验田0.1公顷,开始了施肥、深翻、整地、下种。又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学作务,按照要求间苗、定苗、追肥、防虫。第二年打碾后一计算,每公顷产量竟达到3375公斤。试验成功了,安惠萍的信心更足了。当年,她又带领她所领导的油菜丰产小组种植0.7公顷,收获后每公顷仍在3000公斤以上。通过两年的试验和试种,她确信油菜在渭北旱塬不但能纯种,而且还能高产。过去一些认为油菜不能纯种、不能高产的老农也改变了看法,都说安惠萍是一个敢创能干、有出息的好姑娘。但安惠萍并没有因试种成功而停止不前。在农科院技术专家的支持下,她决心将油菜生产经验先在全大队推广开来。她向领导建议:全大队8个生产队都组成由青年妇女参加的油菜丰产小组。领导采纳了她的意见。8个油菜丰产小组很快成立了,当年种植油菜为1.8公顷,仍获得丰收。不几年,永安大队油菜面积发展到45.5公顷,每公顷平均产量达到了2277.5公斤。永安油菜生产也在全县出了名。永寿县也因此被省上确定为油菜生产重点县。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安惠萍和农科院专家共同总结出了一整套渭北旱塬油菜高产稳产的经验,即:五改、三化、三施技术。五改是改混种为纯种、改不施肥为重施肥、改不间苗为适时间定苗、改不防治病虫害为及时防治病虫害、改秋季早播为适时播种;三化是种子大粒化,磷肥、 氮肥种肥化,播种机械化;三施是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和氮肥。他们总结的这一套油菜高产栽培经验不但指导了永寿县的油菜生产,而且也推动了渭北旱塬油菜生产。

永安大队油菜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向国家的贡献也就多了。从1949年到1980年的30年间,永安大队向国家交售油菜籽100多万公斤,仅1967年就向国家交售20万多公斤。

安惠萍不但潜心进行油菜高产试验,还同省农科院的油菜专家组成科研小组,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和精心选育,培育出74-1油菜新品种。这一新品种不但成为永寿县,而且也成为渭北旱塬油菜的主打品种。

永安大队油菜出了名,前来学习油菜生产经验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永安大队也为渭南、银川、延安地区及咸阳地区北四县输送油菜技术员40多名。

安惠萍为发展油菜生产倾注了全部爱心。她曾发誓:“不把油菜搞上去,我就不结婚。”从此人们见了她不叫名字,都叫“油菜姑娘”。

安惠萍在油菜生产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使永安大队的油菜生产成为陕西省渭北旱塬的一面旗帜,党也给了她许多荣誉。她先后担任永安村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监军公社党委副书记、中共永寿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咸阳地区不脱产革委会副主任、永寿县农业局副局长、政协永寿县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常委、政协咸阳市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等职。1960年,安惠萍及她所领导的油菜丰产小组分别被国家妇联、省妇联、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及“三八”红旗集体;1963年她出席了陕西召开的群英会,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1965年参加了西北局召开的农业稳产高产经验交流会。1969年随陕西省赴京代表团参加了国庆20周年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的名字被列入陕西省农业厅编写的《陕西省农业劳模名录》。她的事迹被载入咸阳市《妇女志》。她也曾被陕西省农科院“特作所”聘请为特约研究员。(永寿县委组织部普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