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荟萃

一件皮袄承载着浓浓的师生情

日期:2023-09-01  来源:  点击:3146

在三原县档案馆,至今珍藏着一件弥足珍贵的皮袄,它是1951年冬习仲勋送给他的启蒙老师郭培生的。这件皮袄凝结着习仲勋同志对郭培生老师历久弥深的感恩之情,承载着习仲勋同志长武兵运、三原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初心使命。

    1922年春节过后,9岁的习仲勋到家乡富平县都村小学上学,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三原县武字区陵前镇东坡村的郭培生。郭培生一生执教,在都村小学教书22年,他思想进步,支持革命,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要求学生恪守校规,苦修学业,深受学生爱戴和乡人敬重。郭培生在都村小学执教了习仲勋4年,对习仲勋革命思想的萌生、坚定投身革命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习仲勋对自己启蒙时代的母校和老师怀有深厚的感情,此后数十年间,他时常谈起郭培生先生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言谈中充满崇敬怀念之情。半个多世纪以后,他回忆小学生活时说:“郭先生对我的启蒙教育印象极深,他人品好,书也教得好。我上学第一次考试考了全级第二十七名,以后一直是第一名,这与郭先生这位严师的悉心教诲是分不开的”。

    1930年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中共三原特支决定,利用习仲勋的启蒙老师郭培生与国民党驻长武地方武装毕梅轩部队支队长王德修的亲戚关系,委派习仲勋与郭培生的六弟郭明效打入王德修支队开展兵运工作。郭培生老师虽然感到担忧,但还是以革命利益为重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叮嘱六弟郭明效一定要向王德修极力推荐习仲勋,从此习仲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兵运征程。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刘林圃等领导发动“两当兵变”为陕甘革命播下了火种。

1932年9月,习仲勋带领刘志丹留下的陕甘游击队第二大队的特务队来到三原县武字区后,即改编为渭北游击队第二支队,习仲勋任政治指导员,从此,他与黄子文、贾拓夫、汪锋、赵伯平等开启了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征程,由于国民党当局不断对渭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这一时期郭培生老师的家就成了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习仲勋、黄子文等经常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传达上级指示。为了保护习仲勋等地下党员的安全,郭培生专门对家里的窑洞进行了改造,在原有的两孔窑之间加挖了一孔暗窑,在暗窑内打一地窖,并盘上土炕,供习仲勋、汪锋等领导人食宿和研究工作。              

数十年间,习仲勋对启蒙老师很关心、很尊敬。1951年冬,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将郭培生老师及其老伴接到西北局住了5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郭老师一起吃饭叙旧。郭培生老师回家时,习仲勋送给郭培生老师一件宁夏产的二毛皮大衣、一件军衣、一块怀表和一笔生活费,希望这位一辈子担惊受累的恩师能够安享晚年。

为了报答郭培生先生的恩情,解放后,习仲勋曾将郭培生的儿子介绍到兰州军区工作。1982年郭培生先生的重孙患先天性心脏病,习仲勋联系北京埠外医院专家为其救治。之后,习仲勋还嘱托郭培生先生的子孙,一定要像郭培生那样正直做人,忠诚于党的事业。

一件皮袄承载着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浓浓师生情。  (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