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荟萃

丝路胜迹说咸阳

日期:2023-07-11  来源:  点击:3553

  处在时代交汇点上的咸阳,满怀自信地拥抱这个多元的、风云激荡的世界。

  2014622日,从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丝绸之路作为申遗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彬县大佛寺石窟(现彬州大佛寺石窟)跻身丝路沿线陕西7大遗产点行列。

  它结束了咸阳无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

  丝路漫漫,关山重重,大漠浩浩、驼铃悠悠,千古帝都咸阳与古丝绸之路有着文化血脉的渊源。几多古渡涛声,几许横桥夜月,几多驿站马蹄,几多佛寺钟声,铺展开千年丝路烟雨苍茫。

丝路第一站

  公元前2世纪末,是汉王朝对外史上浓墨重彩的乐章。前139年,刚刚登基一年、年仅17岁的汉武帝怀着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联合西域各国抗击匈奴的雄才大略,作出了凿空西域的重大决策,这年春天,25岁的青年外交家张骞奉诏从长安出发,携带大汉王朝的玉器、丝绸,踏上了西去的漫漫征程。他们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传一路文明薪火,洒一路友谊花雨,历时13年,行程7000多公里。而他们经过的第一站就是咸阳。当年300多人的外交使团持着大汉王朝的符节,跨过长6丈、750柱,122梁的横桥,登上苍茫起伏的咸阳原,负命西去,从那时候起,咸阳就历史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中唐诗人杜甫的这首《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浪漫的传说——张骞走过横桥的时候,将通西域与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联系在一起,油然生出一种精神徜徉,就是寻找天汉的源头,而天汉意象最早出现在秦人关于帝都咸阳城市布局的构想中。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得佳种自西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纽带。汉王朝的丝绸和玉器等源源不断地流向中亚和西亚,而西域各国的骆驼、鸵鸟、汗血马等珍奇动物也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原。张骞带回的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就在五陵原上生根、结果。史载当年汉惠帝安陵周围,就遍种西域而来的苜蓿,催生了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的瑰丽诗语。这里的近郊,就是指咸阳,汉武帝得天马,为之起名为蒲梢,这个富于诗意的称谓本身就闪耀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光彩。《史记大宛列传》曰: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当时的苜蓿种植地,主要在咸阳。

  咸阳这座城市与丝绸之路有着天然的文化血缘,不仅仅因为从这里走过王朝西去的外交使团,更因为从这片热土上走出了千年万岁蔼嘉声的丝路才俊。225年后的公元87年,诞生在咸阳近郊韩家湾的东汉著名外交家班超沿着张骞走过的道路,踏上了丝路新程,他的足迹越过波斯湾,到达大秦也就是著名的古罗马帝国。欧洲人从此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庞大的汉帝国。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罗家伦在他的《咏史》词中热情赞誉班超的功绩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意义。他以睿智的目光,哲人的预见写道:汉唐先烈经营早,当年是匈奴右臂,将来更是欧亚孔道,经营趁早,经营趁早,莫让碧眼儿,射西域盘雕。

驿站长相望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远至欧洲的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它虽然兴于汉代,却在天下一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唐代走向全盛。沿途驿站连属,毗邻相望,马队驼铃,络绎不绝。据有关学者研究,仅在通往丝路邠州道的咸阳境内,就有中渭桥(横桥)而建的临皋驿、向西有咸阳县驿、由咸阳出发,西去80里,设醴泉驿(今礼泉泔北),一路走来,兴平驿、奉天驿(今乾县东)、管城驿(今礼泉县东南)、麻亭驿(今永寿县城所在地)到达古豳州新平县(今彬州市)上邠州道,仿佛一条璀璨的项链,装点着丝路漫道的簇锦团花,接袂成帷。这些驿站设有驿将,管理属下的驿丁,除了接待来往的外交使团外,也为开往前方的军队提供食宿。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如今,当年的驿站已经成为一座座现代化城镇,明珠般的穿缀起时代的丝路花雨、城市长廊。

人文绿飘带

  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联成一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打开了世界走进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道,形成了胡风西来的文化盛景。阳春三月,漫步在乾陵司马道上,我们的目光追着一座座石雕而婉转,仿佛那来自天界的天马,奋翮翱翔,直上九天,承载着唐人走向世界的融融气度;仿佛那来自非洲的鸵鸟,栉风沐雨,远涉重洋,带来异国他乡的风情;仿佛那来自远方密林的雄狮,目光炯炯,雄视八荒,守卫着这一方东方的圣土。《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载:贞观九年,波斯国(今伊朗)向唐王朝献狮子。《资治通鉴卷二百五》载: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大食国献狮子,大食国即古代阿拉伯帝国,盛产雄狮。至于站立在唐乾陵前的六十一王宾雕塑群,其拱手而立的肃穆,异域风情的服饰,更是彰显了高瞻远瞩,敞开荡荡胸襟,远接八面宾朋的盛唐气象。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绵延着协和万邦的华章巨篇。造纸术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翩翩西去;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新的教派继佛教之后,西风东渐;遣唐使怀着对华夏文明的心驰神往,纷至沓来。当时与唐王朝友好往来的国家达三百多个,囊括了中亚和东北亚辽阔的土地,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史载唐高宗李治驾崩,各藩国君王和部族首领跨越千山万水,云集梁山脚下,沉痛吊唁,或要求按照本民族的风俗自杀殉葬,或割耳剺面以示悲痛。唐王朝政府立足于巩固和发展和谐和睦的外交局面,遂下令将各藩国的首领和在唐朝廷任职的少数民族将军刻石立像,从而构建了中国古代陵墓史上独具个性的景观群。

佛寺钟声远

  彬州大佛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驿站。这里川流横列,山峰对峙,地势狭长如廊,泾河自佛洞前蜿蜒东流,风光旖旎,环境优美。

这座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佛教石窟寺,原名应福寺 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抗击与薛举薛仁杲在彬州浅水原大战中阵亡将士应福所建,成为丝绸之路北道的地标,丝路商旅见到大佛,就知道长安近了。到了宋代,北宋仁宗皇帝为其母庆寿,遂改为庆寿寺,因寺内供奉之佛像高大雄伟,民间俗称大佛寺。

    清凉山面向泾水,奇石嶙峋,山势陡峭,簇拥着这座迤逦300多米、109个窟室、269个造像佛龛,大小造像1568身,碑刻13方,题刻170余处,结构奇巧,气势恢宏的建筑。那护楼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那飞檐式六角楼顶的斗拱交错,钩心斗角,檐牙高啄;那连接各个佛窟甬道的蜿蜒幽邃,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超妙奇绝。

  大佛寺不仅见证了千年丝路的风雨沧桑,高大崔嵬的阿弥陀佛造像更是东西文化交融的结晶,展示了汉文化吸纳、改造外来文化的强大魅力。佛教在北魏时期传入中国,因而在造像上经历了原初的临摹,故而早期造像偏于高鼻深目,面容清俊。盛唐气象,风追华雍,丰腴为美,崇尚潇洒,深深地影响了佛像造型艺术。观彬州大佛,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丰满慈祥,两耳垂肩,左手着膝,右手端举,掌心向外,无名指微微前屈;侍立大佛东西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璎珞,下系羊肠大裙,神态俊雅恬静。尤其是披衣袒胸,丰满圆润,不仅使得佛像造型融入东方审美思维,更把唐代开放、自由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取向表现得淋漓尽致。

  徜徉于千佛洞,300余尊浮雕佛像,千姿百态,飘逸飞动,翩跹婀娜;流连于罗汉洞,100多尊弟子、菩萨、力士、金刚守护着佛祖释迦牟尼,形体各异,生动传神;漫步于丈八佛窟,108尊造像,古朴凝重,保持着西来时的原初;神游于修行窟,各洞之间,或以竖井相通,或以石廊相连,或以崖面上凿出的石台阶相连,宛若步入空中迷宫,扑朔迷离。

  告别清凉山,沿垂柳夹道的312国道西行,一座与大佛寺珠联璧合的丝路古刹昭仁寺矗立在眼前。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统一天下,在长武浅水原与西秦霸王薛举展开大战,血溅莽原,惊鬼泣神,骨横朔野。为悼念亡灵,在慈福寺的基础上建成大唐昭仁寺 寺内大雄殿阶石层垒,月台宽敞,面宽进深各三间,跨度数十米单檐歇山式结构,木梁折叠式拱架。飞檐梁角,举折平缓,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无柱式殿宇。由谏议大夫骑都尉朱子奢撰文,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虞世南书丹的3155字碑文,珠玑灿辉,惊鬼泣神。民间传说持了此碑文乘舟过海,可以宁浪息风。

  “昔客已随驼铃远,惟留古寺照豳风。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迎风舞动,大佛寺、昭仁寺必将以更加诱人的魅力迎接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