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法震(1905—1938),又名名经,兴平县(今兴平市)仪空村北庄人。少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和西安民立中学。学习勤奋,思想进步。192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926年冬转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习班)。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在反击夏斗寅叛变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表现勇敢,经过考验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夏,军校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6军程潜部任排长,不久至胡文斗部任连长。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国民党在军队中实行“清党”反共,杨法震离开部队,化名到湖北洪湖、沙市一带进行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后因叛徒告密,党组织遭到破坏,遂于1929年返回陕西。
杨法震回到陕西兴平后,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1930年同朱茂青一起主编《西安日报》,因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报纸被查封,坐了半年监狱。1931年初进入杨虎城部队,任西安绥靖公署督察员,利用合法身份做党的工作。6月,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共产党员南汉宸派他去凤翔县以查案之名营救了被捕的西府联络员陈云樵。1932年经南汉宸介绍,与陈云樵一起到兰州行署随营军官学校工作。1934年到汉中38军军长孙蔚如部任参议,曾只身去川北调查川军情况,为杨虎城制定对待川军的对策提供了重要情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把十七路军集中到三原、泾阳一带,任命赵寿山为渭北警备司令,派杨法震任三原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由县长、共产党员常汉三兼任),具体负责同红军的联络工作。他到任后,一面整顿地方武装,严惩了一些蓄意中伤红军、制造磨擦的地方恶霸;一面同中共三原县委书记周芝轩取得联系,商定由他和常汉三利用合法身份进行党的日常工作。他带领十几名士兵,骑马远途迎接红军,筹备召开了欢迎红军到三原的万人群众大会。他经常前往泾阳县云阳镇的红军前敌指挥部,邀请彭德怀、任弼时、陆定一、杨尚昆等亲临三原县城举行座谈会,商谈互相合作、支援红军等事项,协调十七路军与红军之间的关系,使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十七路军广大官兵所接受。红军南下进驻泾阳、三原、富平等渭北地区后,他协助红军在三原建立交通站,帮助交通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十七路军驻地,把大量粮食、布匹、医药等军需物资,从三原顺利运送到红军各个驻地。当时杨虎城、赵寿山决定从三原搞百辆大车的小麦支援红军,他同常汉三动员三原军政人员全力以赴,并与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很快把粮车筹集齐备,运往红军驻地。为给红军筹集物资,他拿出了自己的薪金和积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法震大声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北危机,吾辈军人岂能等闲视之!”一再要求带兵上前线,参加抗战。1938年春,杨法震调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17师102团副团长,开往韩城守卫河防。陕西战地服务团组织的学生宣传队到韩城活动,遭到地方反动官绅阻拦,他立即出面支持,地方官绅只得接应。他请县抗教会的薛子芳举办日语口语学习班,给部队战士教“缴枪不杀”“中国人优待俘虏”“反对侵略战争”等日语口语,印制日语喊话材料。当他得知山西荣河县抗日游击队急需宣传材料时,立即派人送去数百份。同年4月,17师102团抽调部分官兵,与陕西保安团的部分官兵组成抗日游击队,由他带领渡过黄河,赴山西作战。在荣河县游击队的配合下,杨法震率队出其不意地打击日军,使日军屡遭伤亡,迫使其退出黄河一带,取得收复荣河县城的胜利。7月,日军妄图通过黄河防线,大举进攻晋东南。杨法震继续率部抵抗。7月上旬,日军出动步兵、骑兵、炮兵千余人,大炮20余门,向永济进犯。他率一营兵力在虞乡、黑水村、董家营、北古城一带阻击。全营官兵在他的带领下,同仇敌忾,痛击来犯之敌,使日军攻势受挫。7月15日,日军分三路包围杨法震部队,杨法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亲手击毙日军十多人,激战3小时,给日军重大杀伤。激战中,他腿部、左额、右脑多处受伤,依然奋勇杀敌,不下火线。全营官兵为其精神所感染,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歼敌甚众。终因众寡悬殊,除少数士兵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杨法震亦因伤势过重,捐躯疆场,时年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