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励生(1909—1967),咸阳县南乡西张所马家寨(今属咸阳市秦都区)人。父亲梁云鹏在辛亥革命中阵亡。因家中贫困10岁才上学,高小毕业后,于1927年4月考入县教师养成班,不久入国民党县党部举办的党政干部训练班,学习革命道理,参加革命斗争,后经王宝诚介绍加入共青团,同年底转为共产党员。
1928年初,在国民党大肆“清党”反共情况下,梁励生以小学教师为掩护,在家乡建立党、团组织,并担任中共咸阳区委委员、东张村联络点负责人。5月,参加了震惊咸阳、长安、户县的“咸长暴动”。1929年初进入国民党军马鸿宾部教导团,开展兵运工作。后由党组织派往杨虎城部队工作,参加过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经杨法震先生介绍考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七七事变爆发后,梁励生根据党组织安排仍在国民革命军第38军17师工作,并随队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保卫保定、坚守娘子关、雪花山、晋东南以及中条山等战役。后又南渡黄河,在豫西同日军作战。在八年抗战中,他担任过连长、营长等职,作战机智、指挥灵活、沉着勇敢、临危不惧、战功卓著。
1937年12月,梁励生奉命赴陕西省安康县接了一批新兵,为部队充实了兵源。1938年初,经党组织批准,前往三原担任38军教导队队长。同年夏,奉调17师49团3营担任连长。他经常深入到士兵之中,力所能及地解决士兵实际困难,秘密慎重地发展壮大组织,经半年多时间努力,所在连队班以上干部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1939年,该连参加了三二九战役,在战斗中梁励生勇猛向前,指挥得当,立下了显著战功,被升任为49团3营营长。1940年,38军调至郑州、广武、汜水等地防守,梁励生带领部队坚守在邙山抗击日军、保卫中原达三年之久。
1944年2月,蒋介石改组38军领导机构,把赵寿山、孙蔚如等调走,由其嫡系张耀明任军长,部队随之调防,并开始在军内清查共产党,并强行解散了教导队。不久,中共38军工委书记范明和党的其他负责人及一部分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相继撤离38军。范明将党的工作交朱曼青负责,梁励生负责军事指挥。他们团结其他同志积极慎重地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在很短时间内与隐蔽在38军各部的共产党员取得了联系,采取稳妥、慎重的态度,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共产党员,并重新建立基层党组织,壮大了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使蒋介石在38军内清理共产党员的计划破产。
1944年4月,日军向中原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驻防北邙山黄河屏障的蒋介石嫡系汤恩伯部不战而逃,连失郑州、广武、荥阳、汜水等地,而38军却坚守在北至黄河、南至嵩山北麓一线,英勇地抗击着日军。梁励生奉命率17师49团3营于5月初到达虎牢关以南、山小关阵地以北扎营,他迅速察看了地形后,便带领全营连夜向东推进,拂晓前埋伏在汜水南河川通往嵩山的日军必经之道西塬阵地。待到黄昏时刻,日军运输队果然由北而来,等日军进入伏击圈时,梁励生一声令下,全营轻重武器猛烈地向日军射击,骄横一时的日军突遭伏击,惊慌失措,战斗不到一个小时,日军被全部歼灭。而梁励生所带3营却无一伤亡,全胜而归。全体官兵兴奋地说:“我们梁营长真是料敌如神,指挥有方,当今的‘小诸葛’……”梁励生在抗日前线屡建奇功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豫、陕两省,各报头版相继报道了这一消息。
1945年2月,梁励生提出起义建议,经周仲英请示党中央同意后,他同朱曼青、刘威诚、徐又彬进行了精心策划。同年7月22日,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成功组织17师起义开往解放区。起义后部队仍称38军17师,梁励生升任4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梁励生先后任38军17师副师长、政委,随军参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向国民党军队发起的“豫北攻势”,后同师长张复振率领17师夺取灵宝、奇袭大营车站,占领潼关要地。1947年9月,率部挺进陕南,与国民党65师交战。1948年2月,奉命去豫西伏牛山剿匪;同年4月,率部参加河南宛西战役,随后西进商洛,配合西北野战军解放大西北。
1949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将17师改为57师,梁励生调任陕南军区两郧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任湖北省郧阳军分区司令员、襄阳军分区司令兼地委常委等职,直到1964年5月因病离休。1967年7月12日梁励生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