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毛泽东《十年总结》与开创新局

日期:2021-02-27  来源:  点击:9109

 要:在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每走过一个历史阶段或每到重要关头,都要总结经验,为的是开创新局。1960年毛泽东写的《十年总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十年总结》,是在“二五”计划的制定和补充过程中诞生的,是毛泽东在经济困难形势下反思“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和弊端的结果。这篇文献以“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作为十年历史的线索,重申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制定指标要“留有余地”,把握主动权,承认失误,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今天重温《十年总结》,我们仍然能够获得关于总结历史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统筹“两个大局”、进一步开创新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有益启示。

1960年6,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面对比较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写了《十年总结》一文,对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号召纠正的错误。毛泽东《十年总结》以及在大会上的口头讲话,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作了初步总结和分析,反映了毛泽东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寻找出路、走出困局的基本思路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创新局的不懈努力。

在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每走过一个历史阶段或每到重要关头,都要总结经验,为的是开创新局。今天,我们重读《十年总结》,学习研究其形成背景、思想内涵、影响意义等,仍然能够获得关于总结历史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统筹两个大局”,进一步开创新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有益启示。

一、《十年总结》为的是扭转被动局面

《十年总结》,是在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补充过程中诞生的,是毛泽东在经济困难形势下反思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和弊端的结果。

1955年夏,国务院开始着手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的15年远景规划及二五计划轮廓。同年10,毛泽东看了国家计委的报告,对设想中的发展速度不满意。12,写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提出各行各业都要反对建设中的右倾保守思想。

1956年2月至4,毛泽东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和国家计委关于二五计划的汇报,多次就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和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等关系问题发表讲话。同年425,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是我们党开始对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开始。但是,在反右倾的总思路下,毛泽东对建设速度仍抱有过高期望。

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并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这时,毛泽东头脑中急于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主观意识又变得强烈起来。19585,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农村也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人民日报》1960年元旦社论《展望六十年代》宣布二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三年胜利实现。而实际情况是,1960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出现一系列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需要提供的商品粮数量猛增,粮食征购任务虽一再加码,但仍不能满足需要,市场供应紧张,农村和城市的缺粮状况日趋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到6月上旬,经济困难的问题开始大面积暴露。各调出省所调出的粮食仅完成了计划的一半,一些大工业城市调入的粮食不够销售,库存几乎挖空。北京存粮只够销7,天津只够销10,上海大米已无库存,天天告急。中央虽然屡次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但调出省本身也很紧张,难以完成调出指标。这样严峻的形势是新中国成立10年来所没有过的,也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年初没有意料到的。

1960年68日至18,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三年(1960年到1962)的补充计划,并讨论国际形势。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始料未及的困难,毛泽东在会议最后一天早晨写出《十年总结》一文,印发与会同志,并在当天下午作了口头讲话。他试图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扭转被动局面,下决心降低计划指标,以便走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十年总结》主要内容是对开创新局的思考

《十年总结》篇幅很短,只有约2000,而新中国成立10年来,重整山河,除旧布新,从恢复经济到大规模建设,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工作,有无数治党治国治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的内容实在太多了。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用区区2000字总结十年并展望未来的呢?

(一)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作为10年历史的线索

在《十年总结》中,毛泽东开门见山,提纲挈领,指出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就是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他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一九五七年反右整风斗争,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反映了客观规律,而前者则是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毛泽东接着谈到了在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成绩和造成的失误。他对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予正面评价,但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较多、较严重。他写道:1958八月在北戴河,中央起草了一个人民公社决议,九月发表。几个月内公社的架子就搭起来了,但是乱子出得不少,与秋冬大办钢铁同时并举,乱子就更多了。于是乎有十一月的郑州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谈到价值法则、等价交换、自给生产、交换生产。又规定了劳逸结合,睡眠、休息、工作,一定要实行生产、生活两样抓。十二月武昌会议,作出了人民公社的长篇决议,基本正确,但只解决了集体、国营两种所有制的界线问题,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界线问题,一共解决两个外部的界线问题,还不认识公社内部的三级所有制问题。毛泽东还比较详细地回顾了1958年、1959年两年钢产量指标从3000万吨逐渐降到1300万吨的过程。他认为,钢产量指标经过大家的努力最终调节到比较符合实际的情况,但粮食、棉花生产的高指标依然没有降下来,“农业方面仍然被动,直至于今

在毛泽东看来,新中国10年的历史,就是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的历史,就是通过反复实践,逐渐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过程。我们过去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中间经过许多错误的认识,逐步改正这些错误,以归于正确

(二)剖析高指标、高速度的根源,重申实事求是的原则

为什么会出现脱离实际的高指标、高速度呢?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给出了回答:“管农业的同志,和管工业的同志、管商业的同志,在这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一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些片面思想(形而上学思想)毛泽东在当天的口头讲话中又对形而上学思想问题作了剖析:“也许有些同志不赞成,说实际工作中不要每一样都搞到哲学上面去,我也赞成,不是每一样都要搞到哲学上头去,但现在搞了那么多年,指标老是提得那么高,就是相信下面的那个统计数字,累计起来打一个折扣就觉得可靠了。所谓片面思想,就是孤立起来看问题,就是形而上学。毛泽东还以自己的错误为例说明形而上学的问题,他说自己1959年同意3000万吨钢的指标和主张对一平二调的账可以不算,就是因为情况不摸底。毛泽东认为这一问题当时在党内具有普遍性:“你说只有我不摸底,你们管粮食、管棉花的人那么摸底?我看也没有摸。

不从实际出发,而从主观意愿出发,孤立地看问题,盲目性也就成了必然,高指标、高速度带来的被动性也就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减少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呢?毛泽东的回答很明确:“这件事来自实事求是,来自客观情况对于人们头脑的真实的反映,即人们对于客观外界的辩证法的认识过程。他希望全党立足实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去规定符合实际的指标和速度,去摸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

上海会议期间,毛泽东头脑开始冷静下来,一再重申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全党按实际可能办事615,他在将四份关于国际动态文件印发会议的批语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事物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发展的”,“人们必须在自己的实践中,精心地去寻找客观事物的固有的而不是自己主观地臆造出来的规律,并利用这种由客观反映到主观的规律,亦即客观真理转化为主观真理,就可以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人们的理想。否则是不可能的

(三)强调制定指标要留有余地”,把握主动权

《十年总结》强调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不但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要留有余地,应对意想不到的情况,把握主动权。二五计划后三年补充计划的多项指标,虽然经上海会议前期讨论已经压缩不少,但毛泽东还不确定其是否符合实际,他认为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就是对于留余地,对于藏一手,对于实际可能性,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当事人还不懂得。毛泽东特意在实际二字下面打了着重号。这时,毛泽东改变了过去的态度,高度肯定1956年周恩来主持制定的二五计划:“大部分指标,如钢等,替我们留了三年余地,多么好啊!”这实际上是为反冒进平了反,为周恩来平了反。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指出二五计划的不足:“农业方面则犯了错误,指标高了,以至不可能完成。要下决心改,在今年七月的党大会上一定要改过来。

留有余地是为了争取工作主动权。毛泽东强调:“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他解释了什么是主动权、如何获得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件事来自实事求是。为什么要降低指标把主动权拿来呢?他说:“就是想得点自由,不然总是捆绑手脚,自己不得翻身。我当了这么多年解放军,结果自己又没有解放。

在这次上海会议上,毛泽东讲得最多的就是指标要留有余地。他说:“盘子还得要降,学习八大一次会议的那些经验,宁可打低一点,在年度中去超过,决不可以打得过高,以至于超不过。 “奉劝省、市、自治区的同志们,你们公布什么东西,总之搞小一点,做得多一点,说得少一点。他分析了留有余地鼓足干劲的促进作用:“我这样讲不是泄气,不是促退派,而是促进派,是为更好地跃进。不是纸头上、口头上留有余地,而是实际上真正留有余地,这个气就可以鼓,干劲有鼓的余地,不然干劲就鼓不上去。巧妇不能为无米之炊。

毛泽东还要求经济建设重视质量,他说:“今年和今后两年的基本建设,盘子绝不可以搞得过大,数量不可不讲,但恐怕要提出质量放在第一位。”“报告指标要修改,讲质量、品种、规格,把这个提到第一位,把数量放到第二位。

在毛泽东的主张下,上海会议将二五计划后三年补充计划的指标一压再压,会议的过程成了压指标的过程。

(四)承认失误,指出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在《十年总结》中,毛泽东不仅承认失误,提出亡羊补牢的措施,而且带头自我检讨,承担责任。他说:“我本人也有过许多错误。有些是和当事人一同犯了的。例如,我在北戴河同意一九五九年完成三千万吨钢;十二月又在武昌同意了可以完成二千万吨,又在上海会议同意了一六五万吨。例如,一九五九年三月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主张对一平二调问题的账可以不算;到四月,因受浙江同志和湖北同志的启发,才坚决主张一定要算账。如此等类。那么,如何看待过去所犯的错误呢?毛泽东说:“看来,错误不可能不犯。如列宁所说,不犯错误的人从来没有。他认为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吸取教训,改正错误:“郑重的党在于重视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分析所以犯错误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公开改正。他进一步阐述:“我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实际工作也是基本上做得好的。有一部分错误大概也是难于避免的。哪里有完全不犯错误、一次就完成了真理的所谓圣人呢?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

《十年总结》是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范围内,向党内高层首次公开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态度十分诚恳,表达了坚决纠正错误的决心,体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襟和巨大勇气。

(五)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十年总结》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高度概括了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辉煌灿烂而艰难曲折的历程,基于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在一个长期认识过程中逐步地完成的的观点,毛泽东既肯定我们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了,已经懂得了不少的东西了”,又深感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他提出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

毛泽东的话蕴含了三层含义:首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其特有的规律,不能再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那一套理论、方法来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要创造新的理论,找出新的方法。其次,过去我们太相信人的主观力量了,实际上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最后,今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去调查研究,发现规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