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荟萃

给咸阳县长的一封信

日期:2025-04-01  来源:  点击:23

咸阳市档案馆珍藏着一封徐海东、程子华于1937年1月9日写给咸阳县长的信件。信中主要内容:“敝军奉命集结咸阳,为国效劳当本抗日救国的主旨,严饬军纪,所过秋毫无犯,请释。谨念惟粮秣缺乏要求补充使马饱士腾,抗日锄奸特别起劲,不胜感激之至。兹特派黄镇同志前来请予接洽即致民族革命之礼。”这封信反映了民族危难之时,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救国的爱国情怀。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为配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根据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计划,红军主力南下关中,联合准备抗击国民党南京政府对西安的“讨伐”。12月中旬,红十五军团从甘肃甜水堡、宁夏盐池地区出发南下。不久,红十五军团司令员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率部挺进咸阳县。《渭城区志》记载:“12月16日,徐海东率部进驻咸阳,全县各界在城内东街城隍庙对门剧院举行欢迎大会。”

红十五军团经过咸阳的时候,周恩来与杨虎城还去看望部队,给红十五军团补充了一批弹药和棉衣。1937年1月12日,红十五军团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到达蓝田。15日,部队离开蓝田进至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商州。红军转战所到之处,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广泛地宣传红军的宗旨和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诬蔑、攻击共产党和红军的种种谣言;没收地主的财物和粮食分给穷苦百姓;为老百姓担水、扫地;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打富济贫,与长期欺压、盘剥老百姓的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的对比。

咸阳地区优秀儿女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1936年12月16日,咸阳旅省进步学生高智通、钟守义等十余人徒步回咸阳开展活动。他们积极和西安学联来咸组织取得联系,共同在咸阳城内和农村进行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咸阳凤凰台西边剧场召开了几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传抗日八项主张,揭露亲日派、汉奸、卖国贼的罪行。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会后同学们还集体登台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等抗日救亡节目,以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广大群众踊跃为支援抗战、支援前线捐款捐物。咸阳县仅1937年9月28日一次就收集捐款1085元;双照村群众仅几天捐的棉花就堆满一大教室;10月,武功县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募捐鞋袜几十麻袋。旬邑县商人杜少白一次性捐献200元。永寿县抗敌后援会派共产党员李俊儒等分赴各乡、保,调查适龄青年情况,动员适龄青年参军,并发动群众给前方抗日将士写慰问信,募捐衣物、钱粮。1937年秋,旬邑县抗日救国会召开征兵动员大会,当场有3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后经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独立营集中训练后补入八路军三八五旅。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从民族大义出发,反对内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爱民如子,纪律严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咸阳人民在咸阳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捐款捐物,踊跃支援人民子弟兵,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并在那段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斗争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