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第二军解放武功后,沿西宝公路继续向西追击敌人。为了保障解放军顺利作战,尽快收复西府各县,刚刚翻身得解放的武功人民,在新生政权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
为支援扶眉战役,武功县委和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支前领导机构,抽调干部分别下到各区、乡、村开展工作。经过开动员会、口头通知等方式,全县群众踊跃交粮、草、料和军鞋,仅半个多月,支前大队就在全县动员民工2500多人,出动大车260多辆,筹集粮食126万公斤、骡马150匹、马料30万公斤、柴草50万公斤、军鞋3.5万双、担架180副。在武功县委、县政府带领下,支前队伍克服了陇海铁路漆水河铁桥被炸毁等困难,夜以继日,用大车及时把物资送到了扶风和凤翔等地的指定地点。武功县还派李有恒给咸阳军管会送去了40多匹驮骡,随后又新修了县城至普集火车站(今武功火车站)、武功火车站(今杨陵火车站)至普集车站两条共25公里的简易公路及漆水河、牛家河两座桥。
为支援部队解放大西南,武功县委和县政府于7月18日迅速成立了1200余人的支前大队,由副县长马伯援任大队长,宣传部副部长管巨才任政委,并按行政区划将支前大队分为八个中队,各区领导任中队长,随军跋山涉水挺进汉中、四川,做好支前工作,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受到军政领导机关的表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支前民众的小推车就把物资推到哪里。武功的支前工作体现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方针,群众是推动历史车轮向前的力量源泉。(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