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位于三原县城关街道办菜市街北段(现三原县幼儿园)。它成立于1921年,始称陕西省师范学校,属省教育厅领导。校址设在三原县城内城隍庙街“大公馆”,不久即改为第三师范学校,1929年底迁往西安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合并。
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学生运动由中共党团组织发起并领导,带动三原县内的其他学校,辐射到周边县域,社会影响很大,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
“三原青年同志共进社”成立。1924年初,省立第三师范学生蒲克敏、严树森、亢维恪、王之鼎等在这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青年同志共进社”,出版《渭北青年》,通过共进社秘密联系进步同学,传阅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后在共产党员李子健的倡议和支持下,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成立了渭北青年社。渭北青年社在渭北一带进步青年学生中有相当大的影响,起到了共青团外围组织的作用。
“渭北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成立。19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日本出兵满洲的通告。1926年1月8日,三原党、团特支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贯彻中央通告精神,部署开展反对日本出兵满洲的群众运动。10日,召开各界代表大会,决定召开三原县反对日本出兵满洲市民大会。13日成立渭北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选举5人为临时执行委员,7人组成反日行动委员会,7人组成抵制日货委员会,13日,在共青团三原特支书记赵宗润组织主持下,三原市民千余人冒雪开大会,各团体各界代表登台演讲,愤怒声讨、谴责日本出东北、侵略中国的行径。大会一致通过了各项提案,以渭北青年社名义向日本各劳动团体发出了“请其抗议日本军阀出兵满洲”的通电。
“渭北非基督教大同盟”成立。1925年下半年,以学生为主体的非基督教运动(简称“非基”运动)在全省各地掀起高潮。“非基”运动是一场揭露和打击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争取民族平等的群众斗争。三原是渭北地区教会力量较为集中的地方,少数基督教势力依仗不平等条约,进行文化侵略活动。一些传教士通过传教,极力散布迷信思想,毒害人民,并控制了三原部分教育权。1926年2月,三原共青团组织通过渭北学联和渭北青年社在省立三师发起成立了“渭北非基督教大同盟”,并组织了临时行动委员会,积极领导学生、群众,开展了对反动基督教传教士的斗争。12月中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非基”运动大游行,各校学生停课3天,组织讲演队,揭露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唤醒民众参加反对基督教运动;接着召开有20余校师生、反基督教大同盟、县党部及渭北青年社等进步组织共万余人参加的“非基”运动大会,一致要求收回教育权。12月25日圣诞节,“非基”同盟领导数干人再次举行游行示威,迫使县知事签字答应收回教育权。
“三师学潮”爆发。1926年3月15日三原党团组织决定由渭北青年社发起,邀请三原各团体筹备成立“纪念巴黎公社成立55周年”纪念会,并决定由赵宗润等在纪念大会上演讲。3月18日,纪念大会在渭北中学操场召开,各校学生一律停课前往参加。当时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长程鼎臣却反对和阻挠学生停课参加。该校学生、三原党团组织负责人赵宗润因带领学生参加纪念大会而被开除学籍,学校布告一出,立即引起三师学生的强烈不满。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渭北学联、渭北青年社等团体联合发起声援赵宗润、驱逐程鼎臣的运动,声势浩大的“三师学潮”由此爆发。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斗争,程鼎臣被罢免,“驱程”斗争取得胜利。
(中共三原县委党史研究室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