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秋,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红河激浪》陆续在全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红军排长张铁娃和战友高飞虎奉命回到家乡,动员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与当地反革命武装作斗争,粉碎敌人“围剿”,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这部影片就是以赵铁娃及其战友为原型拍摄的。
赵铁娃原名赵德荣,1913年9月出生于甘肃正宁锦章村,因其生得虎头虎脑,体格结实,父母遂唤他铁娃。赵德荣从小就喜欢使枪弄棒,好打抱不平,加之参军后作战勇敢,大家更愿意叫他“铁娃同志”。
1932年2月,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西北反帝同盟军在三嘉塬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部队在这里驻扎了30多天,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号召贫苦农民组织起来闹革命。因受革命思想的影响,赵铁娃等10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了陕甘游击队。不久,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正宁县高风坡与国民党军队马弘章部发生激战,伤亡惨重。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赵铁娃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三嘉塬组建地方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赵铁娃回乡后,经过秘密串联,很快组建起了第八游击支队,隶属于陕甘边南区第三路游击队领导,赵铁娃先后任支队长、指导员。1937年,赵铁娃任关中分区第四游击队大队长,1938年后又任新正县一区游击队队长、关中警备一旅二团武工队队长等职。一次,赵铁娃在带领游击队奔袭旬邑县城后,连夜急行军撤往红河(红崖子河的简称,北邻三嘉塬,河南岸属旬邑县),刚回到三嘉塬南庄子村,旬邑县反动民团40多名团丁从南面围追堵截,游击队北撤时又碰上了迎面杀上来的正宁县反动民团。敌人发现游击队仅二三十人,人少力单,高声喊叫:“谁活捉赵铁娃赏两千大洋!”游击队腹背受敌,情况十分危急,但赵铁娃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在指挥队伍同敌人周旋的同时积极筹谋突围。激战到天黑时,赵铁娃瞅准机会,带领游击队从敌人防守薄弱的险要地势突围,并趁夜色活捉了民团团总。这一仗,俘敌30多名,缴获步枪20余支。
1946年8月,接上级命令,赵铁娃带领游击队经旬邑、淳化赴关中接应南下归来、回师延安的王震将军。因南下部队出终南山后向西行军没有接应上,游击队决定避开敌人的封锁线,翻山越岭寻找小路返回。由于路不熟,游击队在夜间误入一个峡谷地带,经侦察才发现是淳化县敌人防区。敌人在峡谷两侧均设有碉堡,构成交叉火力,游击队很难正面突破。面临这样的处境,赵铁娃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用“大兵压境”喊话诈吓的办法解决面前的难题。他命令战士们拉开距离,折来树枝伪装成部队迷惑敌人,又把4挺机枪分成两个战斗组,各对准一个碉堡,然后开始向敌人喊话:“我是关中游击队大队长赵铁娃,迎接王震将军归来,今晚路过此地,请把路让开。若同意的话,先把碉堡内的灯吹灭,再用手电在空中绕3圈。若不同意,你们就等着坐‘土飞机’。给你们5分钟的考虑时间。”喊罢,他又声音洪亮地故作命令:“刘连长,让迫击炮瞄准目标,作好战斗准备。”关于王震将军挥师北上的消息,敌人已早有所闻,听到赵铁娃的喊话十分震惊,派人向外匆匆察看了几眼后就信以为真,游击队借机顺利地穿过了敌人的防线。天亮后,敌人察看现场,才发现路上堆积着大量树枝,明知上了当也不敢向上司报告。
1948年春,上级命令赵铁娃3日内捣毁国民党的一个兵工厂,赵铁娃经过充分考虑,派游击队员以给兵工厂干杂活的名义,巧妙地深入“虎穴”,摸清了兵工厂里人员部署的情况。随后巧用调虎离山之计,将机器部件和枪支弹药等用牲口全部驮走运往边区,圆满完成任务。
革命战争年代,赵铁娃为保卫边区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屡建奇功,先后两次受到表彰奖励,荣立大功两次,其英雄事迹一直为陕甘人民所称颂。
(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