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南生平纪念馆位于乾县阳洪镇好畤村路段北侧炳公学校院内。学校建于1990年,占地17070平方米,由王炳南捐资兴建,校名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亲笔题写。1990年6月,王炳南骨灰由北京八宝山公墓迁至炳公学校院内,修建了王炳南铜像广场,骨灰安放在王炳南铜像基座下。2014年10月,建成王炳南生平纪念馆。纪念馆分为两部分,一是王炳南铜像广场,位于炳公学校中院西侧,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铜像宽84厘米,高220厘米;二是王炳南生平纪念馆,位于炳公学校南侧,面积384平方米,内设王炳南生平事迹展室、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室等。
王炳南一生致力于党的外交事业,先后出访了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他组织领导了乾县东南乡20多个村庄2000多农民的“交农”运动,帮助农民要求县知事减免捐税;在国民党封锁十分严密的情况下,他积极入党,踊跃参与乾县党组织的创建,后任中共乾县特支书记;在“西安事变“中,他担任周恩来总理的联络员和情报员,同时充当杨虎城和张学良之间的牵线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外交攻势,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日内瓦“中美大史级会谈”中至始至终坚持谈判15年、135次,要回导弹之父钱学森,表现出超人的胆识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残酷迫害,身陷囹圄,妻亡子散,但他依然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依然坚持革命事业;王炳南一生节约,廉洁奉公,从不以权谋私。出国访问和参加外事活动,客人赠送许许多多的礼品和纪念品,他都能按照中央的规定一律自觉交公。他从不搞特殊化,也不准家属和亲友通过他搞特殊,临终前将一生的积蓄2万元捐赠于家乡的教育事业,王炳南把一生把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