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荟萃

铭记血染的历史

日期:2017-02-16  来源:《求是》  点击:8608

——评长篇纪实小说《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


    一部历史作品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当读到高建国的新作《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时,这个问题就一直在脑海中萦绕。我不禁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文学家、艺术家“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引发关注,不仅仅是因为题材的独特,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和深入开掘。它透过文字告诉人们,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千秋尚凛然”,血染的历史在岁月的磨洗中愈加光芒四射。
    这部作品从嵌入新四军指挥员、开国中将刘飞胸部的一颗子弹切入,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江南抗日义勇军”的苦难辉煌,勾勒了在民族危亡之际新四军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作者在准确描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新四军高层的思想冲突中,用工笔般细腻的艺术手法,全景展现了以新四军老六团为骨干的“江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大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峥嵘岁月。特别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江抗”东进日伪重兵据守的苏南水乡,胜利开辟苏常太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力挽狂澜的丰功伟绩。
    显然,作者笔下的“子弹”,不只是武器,更是共产党人钢铁意志和家国情怀的象征。新四军女战士杨瑞年身中六枪依旧巍然挺立,用热血写就“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大义之歌!读到这里,心头顿时有一种被撞击的感觉:反动派的疯狂“围剿”扑不灭革命的火焰,它在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战场上熊熊燃烧,彰显着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作者也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严酷斗争中,忠诚与背叛的生死较量。那些畏惧强敌的胆怯、贪生怕死的苟且、利欲熏心的变节,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丧失,导致精神支柱坍塌。
    把思想性、文献性和生动性、可读性冶于一炉,是《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的一个鲜明特点。这并不是说,去迎合市场需求,写浅薄甚至低俗的感情。“没有红袖添香,但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就像“江抗”副总指挥吴焜与他心仪的女战友的悲情,那是浸透着血泪的凄美;就像用生命践履理想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在就义前愈发浓烈的思妻怜子之情……这些饱含热泪的书写,把烈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党性与深埋内心的人之常情融为一体,让人们体会到一种锥心刺骨的疼痛,进而对革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英雄的崇敬更加虔诚。
    历史从未远去,它始终是烛照现实的一面镜子。穿过抗日的烽火、跨过血染的江河、驶过飘摇的芦荡,我们就会倍加珍惜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就会更加坚决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永远的军魂。而当我们对不朽的历史深切缅怀时,有没有想过拿什么来礼敬历史?是的,英雄已成传奇,强国兴军的新传奇正等待我们去书写!
这,正是《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所追寻、所彰显的意义。
    (作者: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副主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