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口述回忆

艰苦岁月的无悔青春

日期:2016-12-13  来源:来源:《陕西的三线建设》 张春美  点击:11798

1971年3月至19738月,对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女孩来说是一段特殊的年代,也是我们终生难忘、终生受益的年代。38年前,我们积极响应祖国“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召唤,来到陕西安康岚河修建襄渝铁路。在那异常艰苦的岁月,我们经受住了饥饿、强体力劳动和恶劣生活条件的多重考验。

 

异常艰苦的生活

 

刚到岚河后,我们被安排在一顶少一边墙的烂帐篷里,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我们全都起来用盆、碗、安全帽接雨水,直到天亮雨停,发现我们的被子都在水里浸泡着。后来我所在的16班搬进了当地老乡为我们让出的一间10平米左右的牛棚里,记得打扫牛棚时,那扑面而来的牛粪恶臭味、牛棚顶上开着的“天窗”,让班里的战友都一脸茫然,城市的姑娘哪里见过这阵势的“牛棚”呀,好在连部给我们送来了报纸,我们又从几十里外背回小树棍,姑娘们自己动手修好牛棚、搭起了木棍稻草床、用报纸糊好墙。我们就在这样的牛棚里住了两年半。

襄渝铁路线上,生活非常艰苦,体力劳动繁重,大家把打眼放炮、开山筑路当作是为国出力,都感到光荣。但最不能忍受的是饥饿。刚开始粮食供应不上,只要能填饱肚子,我们什么都吃。记得刚去的时候,我们在山上看见树上长的绿绿的果子,由于太饿了,也不管是什么爬到树上就摘着吃,谁知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非常疼,呕吐不止,有的学兵还出现昏迷状态,原来是吃野果子中了毒。从那以后,我们看见山里面树上长的东西,再也不敢随便摘着吃了。我们还有的学兵用家里寄来的粮票向农民换桃子、桔子、红薯和玉米吃,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有的半夜饿急了起来吞吃家里寄的炒面,被噎得直掉眼泪。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我们炊事班烧的石炭都要从汉江边背,这种石炭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每当运石炭的帆船缓缓停靠在江边时,我们学兵就连忙跑下山去,用筐抬,用肩背,将一块块石炭运上山来,肩膀磨烂了、肚子再饿也得坚持把石炭运完,有时天下着大雨,山路又滑,我们仍然照样干。现在回忆起那些艰苦的日子,真是难以想象啊。

 

血汗抛洒汉江两岸

 

修公路是保证铁路按期完成的重要工作,从安康师部到岚河团里的公路经常由我们排维修。我担任排长,修路要从山上撬石头垒路基,还要将大石头砸成碎石铺路。那天我们几个正在撬一块约一立方米的大石头,我忽然发现大石头下面的碎石不停的往下掉,心想不好!立即大喊:“快撤!”我们刚松开手中的钢钎,紧急躲避,只听“咵”的一声,大石头掉了下来,其中一块滚动着的石头将我逼到了路边,没有退路了,我用尽全力蹬住它,它才停了下来,我往后一看,好悬噢,下面十几丈深就是滔滔的汉江。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用意志和汗水连接起师部到团里的每一条物资运输路。

在岚河的第一个冬天来临时,我们排接受了新的任务,和部队一起架设从郭家河到岚河的高压线。因汉江在这里有个拐弯,高压线要两跨汉江,我们每天都要坐船到江对岸。要架线先要在坚硬的石头上炸出两米深的电杆坑,打炮眼时,一个掌钎一个轮锤,一个炮眼得砸上千下,几天干下来,各个胳膊都是肿的。掌钎的更苦,每砸一下钢钎得换一个角度,为了转动灵活,好多人都不戴手套,而轮锤的稍一疏忽,掌钎的立刻就是鲜血淋漓,因为打炮眼,我们的手上都留下了永久的伤疤。轻伤不下火线,是我们当时的口号。装炸药雷管是很危险的,但没有一个退缩的,尤其是排哑炮时,明知有生命危险,可是大家都争着上,我们选择灵活、胆大的战友上,不是我们不怕死,而是大家对英雄的崇拜和渴望是那样的强烈。随着施工任务的全面展开,我们的口粮也增加到每人每月45斤,虽然杂粮多于细粮,但已经能吃饱饭了,每天中午炊事班翻山越岭给大家送饭,基本上都是高梁米发糕和玉米面发糕,渴了就喝山泉水,吃不到新鲜蔬菜,全是压缩菜,压缩鸡蛋粉和压缩豆腐粉,偶尔吃到肉,也是罐头肉。由于没有油水,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的饭量大的惊人,我们曾和部队的战士们比饭量,看谁吃得多,结果我排一个战友一口气吃了11个馍,惊的战士们目瞪口呆。电杆竖好了,开始架线,那一卷卷电缆,全是我们喊着号子用碗口粗的杠子抬上山的。那时汉江边还有拉船的纤夫,纤夫的号子声和我们的号子声,震荡在峡谷里,动地惊天。拉线时,每到悬崖边上,或是陡峭的江岸边,部队的战士都要和我们争执,大家都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艰难留给自己。高压线架好了,当那群山中亮起明亮的电灯,我们心中是多么的激动,这是我们亲手架的线啊!

由于抢赶铁路完工的工期,团里经常大会战。那次我在洞口(洞口是个未来的火车站)粉碎大块的石头,备用路基石。洞口放炮的汽笛突然响了,我命令大家赶快撤离危险区,撤离时有一个同学一脚踩空,差点掉到粉碎机的排架下,我返身跑过去拉她,坏了!她的脚卡住了,我迅速抽出一根钢钎,撬起木板将她费力的拉出。当我俩急跑到第二个排架下时,第一排炮响了,石头带着哨声像雨点一样朝我们头顶上的排架砸来,真是惊心动魄啊!第一排炮响后,我拉起浑身发抖的她,就往排架外远处安全区域线跑,刚过安全区域线,第二排炮响了,好险呀……。紧张的大会战使我们非常疲惫,体力和反应能力都有所下降,就是这一天,我的左手无名指被粉碎机“咬”了一下,一块干活的同学喊:“快来人啊!排长的手受伤了!”我攥着剧烈疼痛的手指,由两名同学截了一辆部队的大卡车护送我到团部卫生队。那时由于医疗条件非常差,我们要到四五十里以外的团部卫生队治疗,在卡车的颠簸下,我疼得浑身颤抖,抱我手的同学说:“呀!排长,手都肿成啥样子了!”我忍着疼一看,好家伙,手指肿得像个紫萝卜,心想坏了,这下这个指头完蛋了。这段路走了像一年,好不容易才到了卫生队。不幸中有幸,医生检查后说骨头没问题,就是肌腱被砸开了,可能要留下永久的伤。我不但没伤心,还忍痛偷着乐,心想只要骨头没坏就成,就不用离开大会战了。说来也是精神的力量战胜疼痛吧,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竟然没有掉一滴眼泪。

有一次岚河突然发大水。一道道闪电后闷沉的雷声,震碎了夜的寂静,刹那间狂风伴着雷雨倾盆而下。一阵紧急集合的哨音把大家从熟睡中唤醒,接团部命令,我们在连长的带领下跑步奔到岚河江岸工地,堆放在沙滩上的大量施工材料,模型板,过梁木,排架等物资,已经泡在江水中。这里是岚河与汉江的汇合口,水深流急,波涛汹涌,雨还是一个劲的下,江水上涨的越来越快,我们立即投入到抢救铁路施工材料的战斗中,大家跳进冰冷的江水,捞起巨大的排架木和其它物资。经过大家几个小时的齐心奋战终于把这些急需的物资安全转移到岸边高地上。战友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时,我才发现有的战友不顾身上还来着月经、拉着肚子、发着烧,非常顽强的参加了这场战斗。

我们排总是抢挑连里的重任,用我们指导员的话说,四排是茅缸的石头又臭又硬。小弯子大会战中,我们排的任务是在洞里掌子面的排架下出渣,头顶排架上是一排排轰轰隆隆的风钻声,震耳欲聋,我们头戴安全帽低着头拼命扒渣,往翻斗车上装。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也顾不上头顶上掉落石头的危险。一个班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一样,饭也不想吃,倒头就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女孩,干的和成年男子一样的,他们都感觉非常劳累的活。一个多月过去了,大会战结束了,我们出色完成了大会战的艰苦任务。

 

艰苦更激励我们奋进

 

三线建设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整个建设是人海战术,人拉、肩扛,所谓的机器就是风钻、翻斗车、粉碎机、大卡车。从山洞里出来的人个个都是满脸的石沫,几个班下来个个肩膀、胳膊又红又肿。设备的落后让我们认识到知识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懂得学习注定是要落后的。为了提高个人素质,我们排率先在全连开展文化课的学习。战友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大家到处搜集数学、物理、化学课本,由我排的一位高中高才生定期给大家讲课。老师讲得耐心、认真,战友们听得更认真,不懂的地方就问。还有的战友自学文科的一些课程。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白天照常施工,晚饭后三三两两的一起学习,还有的战友为了赶上学习进度,夜里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学习。正因为有了那时艰苦条件下的学习,才使我以后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我们排在三线建设中表现比较突出,经常受到嘉奖,我个人也荣立了三等功,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岁月虽然已经过去近40年,但我还是会经常回忆起那段近乎残酷的岁月,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张春美,1954年生,19713月至19738月在5852团学兵21连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曾任彬县政府副县长、咸阳市妇联副主任、咸阳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等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