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青山埋忠骨 烽火铸英魂 ——记魏野畴烈士

日期:2021-09-09  来源:三秦红色地标(咸阳卷)  点击:11917



魏野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宣传活动家, 他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陕西党团组织、皖北工农民主政权和红军的创建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为救国救民、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为领导陕甘和皖北人民开展革命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谈话中曾深情地说:“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还有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1898 日,魏野畴出生在陕西省兴平县板桥乡魏家村一户农民家里,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913 春考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 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对学生时期的魏野畴震动很大。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学习马列主义,参加北高师生创办的讲演团、平民学校等教学工作,成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一位得力战士。

1920 年,魏野畴和刘天章、李子洲等人发起改组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创办《秦钟》杂志,唤起陕西民众学习新思潮。同年冬,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初,由李大钊和刘天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1 年夏,魏野畴从北高师毕业回到陕西,他先在华县私立咸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历史教员,后应著名教育家杜斌丞邀请到陕北榆林中学任教。他在教学中抛弃旧的教学方法,使用自编的新教材,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尊敬。在任教期间,他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列主义,介绍《新青年》《向导》《共进》等进步刊物。他在华县和榆林任教不到两年,影响和培养了刘志丹、吉国桢、潘自力、高克林、阎揆要、王子宜、曹力如、苏士杰、张秉仁、杜松寿等一批进步青年,使他们纷纷走上革命道路,这些人后来成为党的优秀干部和红军骨干。

1922 年夏,魏野畴又来到北京,他和刘天章、李子洲等人发起组织了陕西旅京进步团体共进社,魏野畴既是负责人又是 《共进》撰稿人。他利用刊物,号召反帝、反军阀,宣传马列主义,提倡改革教育,改革社会,号召青年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他热心社务,旗帜鲜明,被大家誉为共进社的“健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使魏野畴由一个追求自由民主的革命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青年的导师、群众运动的领袖 

1924 年春至 1926 年春,魏野畴在西安陕西省立三中(原三秦公学) 和一中任教,还担任过国民三军杨虎城师咨议,师政治宣传处处长、三民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西安党团组织上。1924 年夏,他和团中央派来的武止戈,在西安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1925 年秋,成立了中共西安地委,魏野畴担任这两个组织的委员。其间,他创办的《西安评论》,行销省内外,被誉为陕西“革命舆论的唯一指导者”。人民称他是陕西青年的“导师”“学生司令”。

1926 月,魏野畴出席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见到林伯渠、吴玉章、周恩来、毛泽东、陈延年、澎湃等领导同志。回陕途经北京时,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了一批学员。

1926 月,直系军阀刘镇华率部反扑西安。在刘镇华围城的八个月里,魏野畴四处奔走,积极帮助守城的杨虎城、李虎臣筹备军需和民食, 坚定军民守城的信心,并组织学生进行宣传鼓动和救济工作。在战斗十分激烈的时候,他冒着生命危险去渭南、华县等地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配合国民军抗击刘镇华部。后来又到三原,帮助田玉洁、李子高、甄寿珊等部坚守城池,保卫了渭北重镇三原。11 月赶走了刘镇华部后,陕西地区革命斗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1926  12 月,国民联军驻陕司令部在西安成立,魏野畴任政治部副部长,不久成立国民党陕西省执行委员会,他当选为执行委员,后兼任宣传部长。1927 月,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成立,他任委员,和刘天章共同负责区委的宣传工作。

1927 月,魏野畴和耿炳光、李子洲等主持召开了中共陕甘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党到农民中去”的口号。会后,陕西各地的农民、工人、妇女、学生组织犹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发展迅速。到 1927 年夏,全省农会会员已发展到 37 万人。党团员有 4500 多人,当时陕西成为全国革命高涨的省份之一。

就在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 月,中共陕甘区委改为陕西省委,魏野畴任省委军委书记。他指示我党控制的武装部队史可轩、许权中部迅速撤离西安,随后他和军委委员唐澍也奉省委命令离开西安。这时,敌人四处重赏通缉魏野畴,他在陕西难以立足,省委同意他接受杨虎城的邀请,去河南杨虎城部开展工作。

“四九”起义的总指挥

1927 月,魏野畴来到河南省归德(今商丘市)附近杨虎城领导的国民军第十军,他帮助杨虎城整训部队,并让杨虎城部退驻皖北太和县脱离险境,后转危为安。此后,杨虎城更加倚重他,任命他为十军的政治部处长,魏野畴利用这个机会整顿了杨虎城部中的中共党组织,并在杨虎城部中建立了党的军委,他担任军委书记。

1927 年冬,魏野畴和南汉宸从部队基层挑选了一些进步军官,在太和县开办了一所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魏野畴任政治指导员,南汉宸 任校长兼总支书记。他们还在杨虎城部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宣传队、民运工作队等,并派人分赴太和、阜阳,开展兵运工作。

革命力量在杨虎城部的开展,引起了南京反动政府的注意。1928 年月,蒋介石派出侦探打入杨虎城内部活动,准备“清党”。他们威逼杨虎城逮捕魏野畴、南汉宸等共产党员,但遭到杨虎城的拒绝。2 月, 杨虎城离开太和去南京,由孙蔚如代理十军军务。孙蔚如受杨虎城嘱托, 先将南汉宸送出太和,接着又通知魏野畴等离开部队。

杨虎城离开太和以后,皖北局势急转直下。2 日,魏野畴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连夜召开了有 70 多名党员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研究新的对策。会议通过了在皖北平原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的决议,还决定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由魏野畴担任书记。会后即着手筹备有关起义的各项事宜。

一切安排就绪,魏野畴立即带领特委机关人员离开太和,转移到阜阳, 组建了皖北特委常委会,整顿了党控制的据点——阜阳、王官集的党组织, 建立了十个支部,成立了行流区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特委审慎地做出了新的部署,做好参加起义的敌军工作,组织训练了赤卫队和农民协会的成员,成立了起义的指挥机构——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魏野畴任总指挥。

1928 月上旬,特委获悉党内有人叛变,情况发生了意外的变化,于是决定提前行动。4 日晚 12 时,阜阳起义提前行动了。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刚刚组织起来的群众缺乏斗争经验,新建的工农政权还不稳固,各起义部队又失去联系,使起义一开始就不顺利。魏野畴只得率领百余人突出重围,从阜阳转移到老集。但立足未稳,又遭到国民党十二军任应岐部收编的土匪部队谭万国团和当地地主武装的包围,部队遭受重大损失。

魏野畴见情况紧急,一面做好迎战准备,一面向敌人宣传党的政策, 动员其参加起义,弃暗投明。敌人伪装谈判,将魏野畴、蔡乘波、胡怀西等先抓起来,随后解除了起义部队武装。1928  10 日凌晨,敌人将魏野畴杀害于老集东边的洼地里,时年 31 岁。

魏野畴牺牲后,当地政府在太和县草寺集兴建了魏野畴等革命烈士墓和纪念碑,在阜阳县城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王官集建立了“四九” 暴动陈列室,以纪念烈士,永昭后人。


 

友情链接